栏目:实盘配资  作者:股票怎么玩  更新:2025-06-03  阅读:39

<股票怎么玩>我国石油供需现状及价格变动对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对优质能源——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我国石油供需现状及价格变动对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国际石油资源支持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因此,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投入资源——石油的价格就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变量。

一、石油价格变动对于一国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来分析,石油价格上升对于一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经济总量的供给冲击效应。在名义工资短期内难以充分调整的前提下,原油价格上涨意味着在每个产量水平上生产成本都提高了,企业不得不减少对劳动的需求和降低产出水平。目前,我国刚刚进入重工业化阶段,石油作为基础性投入的比重正处于上升期。近几年来,油价持续上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开始表现在加速的通货膨胀中,频繁出现的“油荒”现象是对国内油价调整滞后的一种反应。可以预期,原油价格上升“对经济总量的供给冲击效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大的。(2)国际范围内的收入转移效应。世界范围内原油的供给与需求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中东、俄罗斯、里海地区和南美洲仍然是主要的原油供给区域,而原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区域则是亚太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原油价格的上涨就会导致购买力从石油净进口国向石油净出口国转移,石油净进口国对本国消费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少,这也会导致石油净进口国的经济衰退。(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抑制效应。为应对原油价格上涨,厂商应该改变资本存量结构、采用新技术和加强管理来降低原油的投入。但是这些改变在短期内都是难以迅速实现的,由此会导致企业的投入产出组合不能达到最优化,造成资源利用的不充分和产出的下降。此外,原油的较大比例是用于终端消费的,而未来原油价格上涨的预期会抑制居民和企业使用原油制品作为动力的需求,迫使居民和企业推迟或取消消费和投资。(4)一国范围内的部门收入转移效应。在理想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油价的上升,原油生产企业的利润上升,从而会增加资本和劳动投入,产出增加,实现部门间的利润率均等化。但是,原油生产行业不仅专业化程度和规模经济性强,而且受自然资源有限特点的影响,行业进入壁垒极高,即使原油价格上升很快,但原油的供给能力不会在较短时间内增加,这就造成了一国范围内其它产业的增加值通过原油价格上涨被转移到了原油生产部门。同时,一国范围内的产业部门是多种多样的,各个产业部门与原油生产行业的关联性也有较大差异,这就造成不同的行业增加值向原油生产部门转移的程度存在差异。

二、原油价格变动对中国经济总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原油既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生命线,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原油消费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目前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从图1所给1960-2004年间中国实际GDP和原油消费变动率的相关性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和原油消费量在长期中呈现同周期变动趋势:周期吻合、变动率接近,其相关系数除1971年到1990年这20年间较低外,其余时间都较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关系数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1961-1970年间,我国采取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因此,这一期间原油消耗与实际GDP相关性较强;1971年至1990年间是我国经济转型和轻工业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原油消耗与实际GDP相关性较弱;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重化工业的再次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交通运输繁忙和电力严重短缺,使中国经济增长对原油依赖性进一步增大,原油消耗与实际GDP相关性迅速提升,原油需求缺口加大。

厦门大学林伯强教授利用对短期油价影响的研究(ABDL模型)的结果是:若油价上涨40%,将导致GDP下降0.34%。因此,短期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大。但是,国际范围内原油价格连续几年的持续升高和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使得我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原油及其它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累积效应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在我国显现,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在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续上升,2007年2月同比增速已经达到了8.7%,而且随着国际油价不断创出新高和国内消费物价指数在高位运行,国内通货膨胀的预期正在形成。

史丹的研究(2005)表明,如果某种能源产品提高价格,为了达到均衡,其它能源产品也要相应地提高。这意味着如果一种能源价格上涨国际石油价格的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另外几种能源价格也会随后相应地上涨。这一结论也说明了我国石油价格单方面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定价机制,如果缺乏防范油价风险的配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把国际上一些不稳定因素毫无阻挡地引入国内,干扰国内的能源供需关系。近一二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对我国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以2002年为基年国际石油价格的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根据表3的数据,简单估算可以得到,由于原油价格上涨,2003年至2007年我国每年分别较上一年多支出了11.3亿美元、69.2亿美元、120.3亿美元、110亿美元和50.5亿美元。这一部分是中国对于产油国的收入净转移,2005年的多支出部分超过当年名义GDP的0.5%。上述结果仅仅考虑了原油净进口的支出,如果考虑到石化行业对于中间产品的进口,这一数字几乎还要翻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4年,原油价格上涨给中国带来的直接成本代价是136亿美元,其中原油进口方面多支出75亿美元我国石油供需现状及价格变动对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石化产品多支出61亿美元,而这两个数字之和是2004年GDP总量的0.9%。综合已有的经济数据来看,原油价格的上涨对于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和收入向产油国的转移效应是很大的。

三、原油价格上升对中国各产业价格的影响

原油价格的变化影响着从消费、就业到制造业、服务业等各领域的商品价格。国际原油涨价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我国物价水平产生影响:一是由于自2000年以来国内原油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提升我国国内原油价格水平;二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提高原油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下游企业面临比较大的涨价压力;三是原油涨价将带动其替代产品例如煤炭等的价格上涨,从而带动更大范围的物价上涨。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国民经济各行业都会受到原油价格变化的影响,受原油涨价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对原油的直接和间接依赖程度。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越高,受原油涨价的影响也越大。本部分主要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来测算原油价格的调整对于其他产业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在长期内,用油部门生产效率的提高会抵消掉原油价格上涨的负面效应;但是,在短期内,用油部门无法自行消化原油提价因素,这就会出现因各用油部门成本的提高而普遍提价的局面。投入产出方法研究的主要是短期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

根据刘希宋等(2006)的投入产出价格推导模型,

其中aij为直接消耗系数,

石油价格变动对中国经济总量影响_中国石油价格对经济影响_国际石油价格的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为第J部门的增加值,pt为i的单位产品价格。

用矩阵可以将上式表示为

其中,AT为直接消耗矩阵的转置矩阵,P为各部门的价格列向量,Y为各部门的增加值。

假如n各部门中一部门的价格上涨一定的幅度,最终也会带动其它部门的价格上升一定的幅度,则所有部门价格变动后的方程组:

解这一组方程组得

其中,bkj是(I-A)-1中第k行的各元素。

根据上式,利用最新的2002年投入产出表,本文从122部门投入产出表中选取了11个行业,这些行业都是在原油价格上涨100%的条件下价格上升6%以上。从产业链的角度,我们一方面计算了原油价格上升对各行业价格上升的直接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原油价格上升影响的主要是石油价格及炼焦业,因此,我们进一步计算了在原油价格上升条件下,石油价格及炼焦业价格上涨对其他行业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并将这两种效应进行了叠加。应该说明的是,由于使用的是直接消耗系数而不是完全消耗系数,这一结果仍然低估了原油价格上涨对于各行业价格上升的影响。

原油开采业是油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尤其是在国内开采的原油,自1999年以来,国内原油产量从1.6亿吨上升到1.8亿吨,如果原油价格上升10美元/每桶·年,按照1吨等于7桶的换算量,对于原油开采企业就意味着每年额外获得112亿美元到126亿美元不等的利润。当然,这也意味着直接以原油作为原材料产业成本的上升,近几年,国内炼油业由于油价上涨而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从测算结果来看,原油价格上涨100%,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的价格将上升65.61%。近期国际油价上涨使国内原油开采行业利润激增,而炼油企业大面积亏损。尽管都属国有企业,石油行业盈利和亏损基本上是国家的事,但定价机制的不明确和价格调整滞后会导致开采和炼油各方缺乏责任,不能激励各方提高效率。

油价大幅度上涨使石油化学工行业成本大幅度上升,从测算结果来看,原油价格上涨100%,将造成合成材料制造业价格上升42.19%,是除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以外受影响最大的产业。但由于大部分石化产品如合成材料、有机化工产品价格已经放开,原油价格上涨会带动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从而部分抵消了油价上涨造成的成本上升,特别是一些产品附加值高的大型石化综合企业由于炼油之外的业务比重较大,也较大程度上受益于原油价格上涨。近年内,很多地方政府正在积极争取这样的大型项目的开工建设。

油价上涨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正在显现。油价上升使中国航空公司遭受沉重打击。按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估计,航空公司的燃料支出占其运营成本的10%至20%,当油价走高时,这一比例将高达30%或40%。从测算结果来看,在原油价格上涨100%的情况下,航空旅客运输业和航空货运业的价格将分别上升8.22%和9.57%。总体来看,运输部门受原油价格和上涨的影响很大,交通运输业虽然没有直接消费原油,或很少消费原油,但它们消费者较多的成品油,原油价格上调后成品油价格也会大幅上调,从而向这些行业的价格。

由于上述计算以价格传导机制比较顺畅为前提,考虑到以下因素,原油涨价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可能没有这么大。一是成品油基准价格的定价权仍由国家控制。从目前的情况看,为了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石油供需现状及价格变动对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调整幅度远小于原油价格的上涨幅度,这减轻了成品油涨价对下游企业的影响。二是由于一般工业消费品领域价格竞争激烈,上游企业成本的提高向消费领域的传导难度加大。三是由政府定价的公用事业部门的涨价幅度很可能会小于成本的增加幅度,这也将使得服务价格的上涨小于预期。

参考资料:

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编,《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刘希宋、韩冬炎、崔立瑶、陈蕊著,《石油价格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陈达忠,(国际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国际石油经济》,2005.11。

史丹,《产业关联与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中国工业经济》,2005.12。

Tags: